巨一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电能质量检测
发布时间:2024-04-30 19:37:4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69,090.49万元,同比增长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20,417.19万元,同比下降236.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纯利润是-23,354.28万元,同比下降327.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423.87万元。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716,117.06万元,较期初下降2.91%;归属于上市企业所有者权益为232,605.84万元,较期初下降9.21%。
公司是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的主流供应商,并致力于围绕汽车工业的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把公司打造成为业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其中智能装备主要包括电池/电芯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汽车车身智能连接装备和生产线以及相匹配的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等;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机控制器、车载电源及集成式电驱动系统产品。
公司智能装备是基于对目标产品原理、结构和性能的充分理解,在公司数据库与知识库的支持下,通过工艺方案规划、模拟仿真与虚拟调试、设计开发、制造与集成、工程实施、服务与优化等环节为客户所开发的、满足特定需求的,能实现产品高品质、高可靠性、高柔性生产制造的智能装备和生产线,具体包括如下产品:
电池/电芯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定位于电芯制造与测试、模组与电池包(PACK)自动装配与测试设备,以及储能装备智能生产线。产品覆盖模切、叠片、组装、注液等电芯中后段整体解决方案,模组、PACK智能化装配与测试以及储能装备智能生产线。以智能装测技术为核心,目前公司产品已成功配套于宁德时代300750)、欣旺达300207)、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蜂巢能源、因湃电池等头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特斯拉、北京奔驰沃尔沃、上汽通用、大众安徽、比亚迪002594)等、蔚来汽车整车企业。
动力总成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覆盖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和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为电驱动系统、混合动力变速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装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多年的行业服务积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大众汽车、宝马汽车、沃尔沃、特斯拉、长安汽车、北京汽车、广州汽车、中国一汽、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601633)、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东风智新科技、格特拉克、麦格纳、本田零部件、利纳马、上汽变速器、青山工业、万里扬002434)、法士特、全柴动力600218)、华为、立讯、威睿、海纳川等企业,有效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车身智能连接装备和生产线包括车身、地板、侧围、门盖等连接自动化解决方案。基于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丰富的数据积累,公司为行业提供了多条高节拍、高柔性、自动化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特斯拉、捷豹路虎、北京奔驰、一汽大众、大众安徽、上汽大众、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中国一汽、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北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600006)、江淮汽车600418)、奇瑞汽车等国内外整车企业。
公司为行业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车载电源及集成式电驱动系统等产品。公司产品具有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更安静、更可靠、轻量化等特点。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长安汽车、东风本田、广汽本田、越南VINFAST、吉利汽车、东风汽车、蔚来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江铃
新能源等客户市场,新增长安汽车、理想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日产、本田汽车等新客户定点。
公司产品分为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两大类,相关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模式如下:
公司总体有三种研发模式:(1)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如智能装备业务领域的核心工艺装备和数字化运营系统,如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领域的所有关键技术和工艺等。(2)以客户为导向的研发模式。公司始终以技术为触点绑定客户,研发理念从自控产品核心技术向形成技术生态圈转化;同时灵活开展与客户联合研发模式,公司提供完整产品及灵活切分的合作边界,让客户在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技术生态圈下按自己的意愿成长发展,与客户形成强绑定。(3)整合外部资源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类、电气类、机加工类及辅材等。其中,对机械设备类、电气类原材料的采购,采购管理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订单,经过招标竞价流程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签订采购合同进而进入供货流程;对于机加工类的采购,采购管理部根据生产所需向供应商定制采购,由供应商根据公司提供的图纸和标准加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在选择供应商时,综合考虑其在产品质量、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产品报价、产品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同时,公司在产品的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持续进行评价和管理。
公司智能装备属于非标定制产品,生产计划按照具体项目的合同交货期来安排。公司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制定项目总体计划,项目执行部门拟定具体计划。公司机械设计团队和硬件设计团队针对具体项目设计方案图纸,同时由电气设计团队完成控制系统和软件的适用设计。根据项目计划和设计图纸,采购部完成物料采购,经设备制造、单元装配与调试、整线装配与集成、生产线调试、初验收等环节后,发货至客户现场并完成客户现场的装配调试,经客户试生产后予以终验收。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属于标准化产品,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公司接受客户订单,由生产部门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
公司智能装备业务的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系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制造的非标准化产品,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取项目订单。单个项目合同签订流程一般为:承接项目前,公司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了解客户需求,制定项目规划方案;根据规划方案,制定技术方案,确保满足客户要求;结合客户的预算、项目成本、竞争对手情况等因素制定项目报价并参加客户组织的招投标;项目中标后,公司按技术协议和商务合同标准要求签订合同。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的客户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该产品为标准化产品。公司销售部门通过前期市场调研、拜访整车生产厂商等方式获取市场信息,整车生产厂商通过现场考核公司的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考核通过后公司进入整车生产厂商供应商体系。后续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具体车型对应的电机电控零部件批量供货资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
我国制造装备呈现出自动化、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传统的制造装备逐步升级换代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出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的新形态,具备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和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国内制造业企业在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内生需求持续增长,智能装备市场日新月盛。同时,智能装备也是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载体,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部分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未来将加快这些技术应用创新,有助于智能装备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
智能装备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创新等特点,智能装备的开发需要对目标产品及其制造工艺具有深刻理解和认知;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需要产品和工艺大数据的支持;同时智能装备的开发需要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手段的支持,这三个要素形成了智能装备行业的技术门槛。
2023年,行业内卷和激烈竞争给电机电控零部件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这也促进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整合。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将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驾驶舒适性等需求定义了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要求其做到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和轻量化,这使得电机电控零部件呈现出集成化、高速化及高效化的技术趋势。在产品形态方面,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由三合一向多合一深度集成发展;在技术方面,扁线V高压电驱动技术、功能安全、EMC/EMI、NVH等技术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未来,电机电控零部件行业进一步突破的门槛主要集中在机电热磁一体的多物理场的设计与优化技术、少稀土的电机技术、深度集成控制系统设计技术、面向乘客体验的多性能优化技术、大规模的高效柔性制造技术等方面。
公司深耕于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已成为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的主流供应商,实现了智能装备走向世界,电机电控全国领先。
在智能装备领域,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配套服务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智能装备业务综合竞争力和市占率位居国内前列。
在动力电池/电芯智能装备领域,公司开发了电芯、模组、PACK以及储能装备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已服务的客户包含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万向等电池生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北京奔驰、沃尔沃、上汽通用、大众安徽、蔚来汽车等整车企业,产品应用范围覆盖锂离子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以及半固态电池等。
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备与装测生产线领域,公司掌握了多项关键核心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电驱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的智能制造工艺装备和装测生产线方面居行业前列。
在车身智能连接装备与生产线领域,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试验验证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工艺库与知识库,建立了完善的项目技术、管理与实施标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可以为客户提供从方案规划、模拟仿真、设计开发、项目管理、集成实施到服务与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在复合材料轻量化车身连接技术和高节拍工艺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已获得国内外多个知名车企的轻量化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订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业务领域,公司建立了全系列的研发、验证、生产、检测等平台,形成了成熟的平台化产品。凭借公司在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自主开发了电驱动系统智能装测生产线体系的制造和供应系统。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已批量应用于长安汽车、本田汽车、越南VINFAST、吉利汽车、东风汽车、蔚来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并持续获得理想汽车等新客户新项目的定点。该业务的发展规模和经营质量居行业前列。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装备是一种集机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减少生产过程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显著提高生产精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制造、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智能制造具有复杂性及系统性等特点,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下游客户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亦呈现多样化、差异性等特征,不仅需要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持续保持技术创新,也对其产品供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具备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的供应商更具竞争力。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速下,全球范围看,轻量化车身、不锈钢车身、一体式压铸乃至滑板底盘等制造技术是全球汽车智能装备行业未来将逐步衍生的新兴技术。目前智能装备制造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且产业集中度较高,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基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成熟性与垄断性,差异化、系统化和垂直并购是该领域企业追求技术优势增长及市场规模扩张最常见的模式,行业第一梯队着眼于全球市场网络,形成了全球化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布局,以保持其领先地位。
我国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正逐步提升,以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新型传感器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装备实现突破,行业内部分产品已经在技术标准、稳定性、可靠性上已能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并且在进口替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建设,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形成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为核心标志。智能制造和装备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之一,而新质生产力则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制造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当前,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电机电控零部件的搭载量也持续攀升。据信达证券601059)预测,预计中国电机电控零部件2025年市场空间为1319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约为38%,市场空间巨大。新兴势力如小米、滴滴等从自身生态出发拥抱新能源汽车蓝海,纷纷跨界入局造车,并给出激进量产计划;新兴势力对其快速量产、迅速成功和长期稳定的诉求对电机电控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前瞻性、开发敏捷性(尤其软件)及供应能力提出高要求。电机电控技术经过数年发展,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将从早期的单一同质化产品向技术驱动型市场发展。
随着新能源车型不断出现和对性价比的不断追求,高压、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度成为各部件的发展趋势。电机方面,逐渐转向扁线化和油冷;电控方面,随着SIC的降本,未来SIC方案渗透率有望提升。从电机电控零部件整体来看,集成化依然是未来大势所趋,行业开始布局集电机、电控、电源、减速器为一体的“多合一”系统;同时对产品NVH、EMC、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确保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主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多年研发投入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在动力电池/电芯智能装测、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汽车车身智能连接、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等应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储备,拥有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数字化规划、设计、仿真和制造技术,汽车动力总成制造与测量、测试技术,电池/电芯及燃料电池装测技术,汽车车身智能连接技术,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开发技术等智能装备相关26项核心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研发设计相关15项核心技术,公司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自身在经营过程中的自主研发,主要核心技术情况如下: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8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85项。本报告期内,新增获得授权专利22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182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0项。
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开展自主研发工作,技术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保障了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竞争力提升。基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平台,经过长期的研发积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在智能装备领域,公司建立了基于同步工程的生产线规划仿真平台,基于标准化、流程化的产品设计平台,基于模块化的电控系统设计平台,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等设计、开发平台;建立了动力总成EOL测试技术试验室、铝车身连接技术试验室、5G+智造数字孪生创新中心、电池智能制造实验室、激光与视觉共性技术等开发与试验平台,保持了公司在高节拍、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领域,公司建立了电机设计平台、控制器设计平台、减速器设计平台、电源设计平台、CAE分析平台、软硬件开发与测试平台等设计开发平台;公司拥有通过了CNAS认证的电驱动系统试验中心,包括软硬件仿真试验室、性能标定与测试试验室、耐久测试试验室、三综合(温、湿、振)试验室、温度冲击试验室、流体和热传导试验室,以及行业领先的EMC试验室、NVH试验室等,支持公司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更安静、更可靠、轻量化产品的开发。
凭借长期为汽车行业提供优质的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服务,公司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获得了国内外知名客户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美誉度。
公司多次获得沃尔沃、奇瑞捷豹路虎、一汽大众、蔚来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宁德时代、上汽变速器等客户的优秀供应商等奖项,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公司业务拓展和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对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研判,形成了目前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两大业务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局面。首先,公司在汽车智能装备领域深厚的知识技术积累使得公司具备进入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能力,对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的深刻理解也助推了电机电控产品的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促进了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开展过程中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有助于智能装备业务的拓展和服务升级。其次,公司在智能装备领域的丰富客户资源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的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支持。再次,公司智能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也对电机电控产品的制造和保供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双轮驱动的业务布局使得公司掌握了汽车制造的核心工艺装备与核心部件的开发与制造,两大业务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公司高度重视业务的国际化发展,力求通过国际化业务的开展,学习国际先进标杆,促进自主创新,做大做强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目前,公司产品和技术服务直接走进了大众汽车、特斯拉、捷豹路虎、本田、沃尔沃等国际一流企业,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伴随着国际业务的开展,公司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子公司相继成立,全球化经营布局稳步推进。随着国际项目的落地和交付,公司已建立起国际化的销售、规划、设计开发、集成与交付以及服务管理的业务团队,并形成相应的成熟业务规范与流程,提升了公司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为公司国际市场的开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始终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一直以来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和强化人才团队实力。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员工3,445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团队。公司重视核心技术团队的建设和行业领军人才的引导作用,通过核心技术团队的建设和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不断强化技术人才团队综合实力。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股权激励等手段激活员工队伍,打造了一支技术实力强、项目实施经验丰富、富有活力的技术研发和运营管理队伍,为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安徽省已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围绕产业布局,省内已经集聚了奇瑞汽车、江淮骑车、蔚来骑车、长安骑车、比亚迪、大众安徽、汉马等7家整车企业,以及30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关键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优势明显。
合肥市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人才资源。合肥市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以创新聚变助推产业裂变,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经集聚了多家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龙头企业,头部集中效应显著。
作为区域内智能装备和电机电控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安徽省和合肥市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公司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未来,公司将依托合肥市及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和交通枢纽等方面的便利,立足国内,布局全球,加速公司业务的发展进程。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090.49万元,同比增长5.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17.19万元,同比下降236.98%。
若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发展不及预期,产品收入及利润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若未来智能装备业务板块成本管控和盈利能力未得到有效提升,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通过客户和产品的不断优化、运营管控能力的提升来积极应对。
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公司海外项目订单逐渐增多。若海外项目受所在地的政治及经济环境、用工规定、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海外项目的实施造成影响。
随着公司业务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及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公司的业务、机构、资产和人员将进一步扩张,公司的经营管理将面临新的考验。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内部的管理架构、管理模式和管理能力不能适应未来快速成长的需要,将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球供需形势综合影响下,全球机械电子、电力电子、芯片半导体等原材料产品供应日趋紧张,公司在构建全球柔性供应链、建设海外供应链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对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业务的开展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公司毛利率水平受公司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结构、原材料价格、员工薪酬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述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的智能装备业务具有非标定制、合同额大、工期长等特点,客户主要以签订合同、预验收(发货前或发货后)、终验收和质保期结束几个时间节点分期付款;项目的投入大部分集中在预验收完成前,项目前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较大。同时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公司新增订单金额较大,项目前期投入占用大量资金,对公司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增加,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营运资金压力;但公司主要客户为全球汽车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体信用状况良好,且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充足的坏账准备;如果未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或者客户自身经营发生重大困难,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主要客户为全球汽车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司作为汽车智能装备和电机电控零部件的供应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受到汽车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如汽车行业市场出现下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或主要客户经营不达预期,则公司的生产经营会受到影响。
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目前阶段,主要竞争对手是国际同行业公司及其在我国的独资或者合资公司。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及主营业务市场相对稳定,公司与优质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一方面将吸引具有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及资本优势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者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市场,部分掌握关键核心部件的上游企业也不断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部分国内同行业企业在技术、经营模式上全面跟进,以期获得突破。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下游汽车制造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目前公司下业客户集中在汽车行业,公司的经营业务与下业及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未来,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下业的发展环境,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在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设立了子公司。公司的产品主要为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可能影响到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进程,对公司持续扩大国际业务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进出口商品成本增加,从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如果国家有关税收优惠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发生重大调整,或者由于公司未来不能持续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不满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条件等,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海外业务不断增加,主要以欧元、英镑、美元等外币定价并结算,如果未来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有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69,090.49万元,同比增长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417.19万元,同比下降236.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354.28万元,同比下降327.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423.87万元。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716,117.06万元,较期初下降2.91%;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权利利益为232,605.84万元,较期初下降9.21%。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仍将朝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智能制造装备将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对生产对象和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而实现生产过程优化;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将实现深度集成,生产设备与智能网络实现高度互联,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使智能制造装备性能不断升级;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提升装备功能复杂度,增强装备信息交互、自我学习的能力,使智能制造装备胜任大型、复杂生产场景的操作和信息整合。
同时,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智能制造装备在未来发展中,将充分整合新兴技术到各个功能模块,以适应企业复杂的生产和管理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活动的可靠性。
此外,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的政策也加速了通用、专用制造装备研制和迭代升级,促进了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
随着新能源行业大发展,为了匹配新能源汽车对高扭矩、高功率、高转速和低成本的要求,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发展趋势来看,硬件技术上应用双面水冷结构时功率密度较应用单面水冷结构时可大幅提升,且同等条件采用双面水冷散热,输出功率也能够增加30%以上;在材料应用方面,利用SiC技术一方面可通过提高效率来提升续航,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峰值输出功率来提高整车百公里加速;从产品形态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将呈现集成化、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公司将秉承“成为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领跑者”的发展愿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客户导向的自主研发,围绕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打造产品,以全球化拓展市场空间,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
积极布局和开拓国际市场是打造国际化巨一的必由之路。2024年,公司将系统整合公司的国际客户优势、技术优势和国际项目经验,依托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子公司,通过国际业务“五务”能力建设,系统打造国际销售能力和项目运营交付能力,建设本土化供应链生态,服务好特斯拉、本田、VF、沃尔沃等国际客户,实现国际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公司业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立足长远,公司将持续探索新的业务布局。一方面,在持续推进电池智能装备业务做大做强的同时,关注国内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选择符合公司发展规划和品牌定位的领域进行拓展,形成智能装备领域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在建设和完善平台化电机电控产品并服务好客户的基础上,探索拓展商用车、低空经济领域、工程车辆等新的应用场景,扩大产品的服务领域。
在智能装备业务板块,以客户的真实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为导向,持续开展高智能、高精度、高节拍、高柔性的工艺和装备技术研究,攻克多机器人高精度协同作业、超高速精度输送、视觉测量与定位、AI决策算法等关键技术,持续开展数字孪生系统、巨享云平台系统的迭代升级与推广应用工作,与行业头部客户紧密合作,持续提升服务范围与内涵。
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板块,继续围绕新一代电机电控产品,以“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更安静、更可靠、轻量化”为目标,开展电机、电控技术研究,加快双电机控制器、车载电源、深度集成电驱动系统的成熟和市场化推广,适时拓展赢得应用场景,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
2024年,公司将实施质量优先于规模的发展策略。以效益为导向,大力发展“星火”平台,实现非标产品的标准化,拉动供应链和工程体系升级,提升规模化效应和盈利水平;优化项目管理流程,细化核算单元,提高项目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项目的盈利水平;通过费用标准化和管控流程优化,实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效益的系统提升;通过业务、人、财、营高效协同,推进公司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以效率为导向,持续开展数字化巨一建设,在全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将各类信息化实现全面集成与打通,通过数据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将各类业务数据显性化与平台化,通过对各系统业务数据的AI分析,为业务管理改善、企业经营能力提升、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提供各类抓手。
持续实施数字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升级,特别是在产品质量的全面分析、过程质量监控与管理、精益改善等方面持续优化。
加强公司范围内研、产、供、销之间的融合以及与职能部门的协同,通过人员跨单位轮岗或相互之间“结对子”的模式,提升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组织的抗压力和稳定性,发挥“混凝土”组织整体效益;通过完善获取分享机制,实现个人与组织经营业绩共创,个人与组织收益共享,持续激发组织活力。
2024年,公司将持续加强干部管理,在干部选拔上,推动落实用人的集体评议机制,通过科学的机制实现选对人、用对人;建立干部后备推荐机制,全面落实干部竞聘制度,促进干部整体队伍的年轻化;公司持续迭代开展新晋升干部训练营,通过表单化工具管理,实现学员培训应用落地,为公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组织保障。
国家统计局: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已有3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996.43万股,占流通A股40.09%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3.54元。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10.53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8%,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1%,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745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54.32%,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386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0.09%,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7.9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6%,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